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备考干货】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还好么?土壤与(2)

来源:中国铁道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土壤类型 (1)按形态划分: 可分为三种: 砂质土——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 黏质土——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三、土壤类型

(1)按形态划分:

可分为三种:

砂质土——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

黏质土——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渗水速度?般,保水性能?般,通气性能?般。

(2)按颜?划分:

红壤:分布于我国南方季风气候区,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

云南东川红土地

黄棕壤:分布于长江流域与秦岭淮河之间,呈弱酸性,自然肥力比较高;

黄棕壤

棕壤: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呈微酸性;

棕壤

褐土:分布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呈中性、微碱性,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褐土

黑钙土:分布于东北平原,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土壤肥力高。

黑钙土

我国土壤类型空间分布

四、土壤问题

(1)土壤污染: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土壤危害大,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会导致农作物的污染、减产,导致生物品质不断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

土壤污染的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因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

(2)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与雨水淋溶及过度使用化肥等有关。

产生的危害:土壤中铝、锰、铅等重金属元素在酸性条件下会容易释放出来,致使作物根系中毒死亡;

另外,多铝、锰、铅等重金属元素与肥料钾、钙镁、钼等元素拮抗,影响根系吸收而发生缺素症;

土壤酸化还产生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使作物中毒。

解决土壤酸化的措施:施用石灰调节土壤pH值,调整酸性。施肥应增施有机肥生物肥搭配少量化肥。

施用熟石灰

增施有机肥

(3)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按侵蚀营力分类,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

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

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其危害有:

损失土壤资源

降低土壤肥力

破坏生态环境

淤塞河道

加剧洪涝等

治理措施以以水利工程、生物工程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主。

工程措施包括:坡面治理?程、沟道治理?程、小型水利?程 。

坡面整治

生物措施包括:

造林种草、绿化荒山和农林牧综合经营等。

农林牧综合经营

农业措施包括:

改变地面微地形,如垄沟种植;增加地面覆盖,如覆膜;增加土壤入渗,如深耕改土等。

地膜覆盖

(4) ?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碱化两类。

其中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渍化为原生盐渍化;而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渍化为次生盐渍化。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科学》 网址: http://www.zgtryflzz.cn/zonghexinwen/2021/0818/819.html



上一篇:毕业心语,青葱岁月,温情盐中
下一篇:谢德体代表:开拓土壤肥料科学新方向

中国铁道科学投稿 | 中国铁道科学编辑部| 中国铁道科学版面费 | 中国铁道科学论文发表 | 中国铁道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铁道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